展卷图新——20世纪50年代中国长卷中的时代图景专题展
更新时间:2016-08-23 16:21

精心策展
为当代中国画创新提供样本
《山村跃进图》、《武汉防汛图》和《首都之春》这3件长卷,分别是关山月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和北京画院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作为入选文化部“2016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项目,关山月美术馆的策展团队做了大量研究和文献整理工作,以期为公众完整地展现经典画作背后的历史细节和文化意义。
早在今年3月,策展团队就奔赴关山月1957年创作《山村跃进图》的湖北省均县(今丹江口市)李家湾习家店进行实地田野调查。策展团队走访群众、查找资料,采访了当年和关山月有一面之缘的陈天裁先生,陈先生详细描述了关山月考察的实情以及丹江口当年的社会生产情况。在接下来的走访中,李大贵(关山月画中所描绘的引水工程的劳模)的后人凌秀国带领策展团队实地考察了关山月创作的实景,对画面的内容做了详细讲解。策展团队也将这些田野采访制作成纪录片《重访山村跃进图》在展厅播放,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画面背后的历史细节。在展陈方面,策展团队亦精心布置和安排,仿长卷的展墙布置、镂空透光的卷轴窗花、古典书房的复原以及上世纪50年代的老物件等,都意在营造一种视觉的盛筵和舒适的观展环境。为了更好地呈现大师们的作品,策展团队还专门制作了斜面展柜展示《山村跃进图》和《武汉防汛图》,观众们可以近距离观看画面上的每个细节。而《首都之春》有45米之长,无法一次性打开,他们又特意拟定了分段展开的计划,并将在“十一”国庆期间为观众呈现长安街天安门的精彩段落。
谈及此次展览的初衷和背景,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许多建设工地留下了中国画家的身影,他们把这个时期内轰轰烈烈的建设成就转变成中国画的表现主题,吻合了新中国文艺思想中的宣传、教育功能的要求,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山月美术馆所藏关山月先生描绘鄂北农田水利建设的长卷《山村跃进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50年代的中国画坛,以长卷形式表现新中国图景的作品并不多见,当我们展开《山村跃进图》时,就被画面深深打动,这也启发我们决定以该作品为主,结合馆藏的关山月先生相关主题的19件作品进行研究和展览。同时,我馆还借展了藏于中国美术馆的黎雄才1956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和北京画院收藏的北京画院画家1959年集体创作的《首都之春》。这3幅50年代最重要的中国画长卷构成了本次展览的基本陈列,我们力图从艺术社会学和图像学的角度,配合相关文献和影像资料,通过对作品的具体研究,揭示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艺术、政治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以关山月先生为代表的国画家们如何运用传统的笔墨和长卷形式,来再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时代图景。”陈湘波说,希望此次展览能为探讨20世纪中国画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一个具体的个案,也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一个可资参照的样本。
展出作品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