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经典,践行传承”田兰生师 “张大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 2018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书法作品 “书画家的幽默感”特展在台北故 盈藏呈祥——全省美术馆馆藏精品 与天为友——期颐晋五王兰若艺术 “酉年大吉·画鸡名品”特展在台 经典·吕凤子:纪念吕凤子先生诞 玄英·五色之约——江苏历代书画 百年流变——天津近现代美术发展

主页 > 艺坛聚焦 >

“书画家的幽默感”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更新时间:2017-01-05 20:05


  正值2017年元旦之际,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书画家的幽默感”特展,“书画家的幽默感”一改以往文人严肃印象,展现文士幽默诙谐之风的书画之作,为新春增添艺术气息。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3月25日。

小窗戏笔,尽显幽默

沈周的此套册页分别描绘花果、家禽、猫、驴等日常所见之物,共计十六开。沈周自题云:“我于蠢动兼生植,弄笔还能窃化机;明日小窗孤坐处,春风满面此心微。戏笔此册,随物赋形,聊自适闲居饱食之兴。若以画求我,我则在丹青之外矣。”可见其为小窗独坐时的戏笔,运笔潇洒不羁,极具文人意趣,并在简朴的拙趣中显现生意。

沈周,猫,册页,34.8x53.8cm

此《写生册》第十五幅《猫》展示于台北故宫另一名为“书画家的幽默感”特展中,幅中的猫卷曲成圆形,头伏其中,张目侧望。猫虽常有盘曲的动作,惟本幅中头的位置及身体的特别拉长,则未必合于身体结构。作者在意的应是将猫刻意团成浑圆,前端以简笔方式勾画脚趾,所富含的幽默趣味和调皮情态。

而老实人沈周的幽默不止于此,他还戏谑朋友赵鸣玉没有胡子,而撰文向美髯公周宗道求助,文中一派正经地引经据典,并以行书大字写成《化须疏》,虽书风沉着稳健,却透露出朋友间的戏谑情事。

沈周,化须疏(局部),卷,28.4x463.5cm

除沈周的两幅作品外,“书画家的幽默感”特展以10幅作品展现古代文人难得一见的幽默:

其中,同为“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以《寒林钟馗》淘气驱鬼。

文徵明,寒林钟馗,轴,69.6x42.5cm

东晋葛洪《抱朴子》言林中每多魑魅魍魉等辈出没,为钟馗最需用武之地,发展出“寒林钟馗”图式,但明代的文人画家如文徵明、钱谷等,多以笏板取代宝剑,一改昔日举剑挥舞的武官形象,演变成“文相钟馗”典型。本幅即展现其俊爽风神,并赋予一抺笑意,有些淘气,是开心驱走了鬼怪,还是笑看人世一切,其中幽默待观赏者去体会。而清人所绘的钟馗幽默地更为直接:

清人无款,丰绥先兆图,轴128.2x49.3cm

本幅画钟馗着朱袍,以四鬼为座,拿下乌帽揽镜自照,蝙蝠翱翔于上方。画题“丰绥先兆”,取自“封祟仙照”谐音。画中钟馗面容貌丑,连自己照镜时也不免讶异,布局充满趣味,让人不禁莞尔。另被压坐的四名小鬼并无害怕的表情,而是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态,也展现出作者巧妙设计的幽默元素。

华喦,蜂虎,册,20.2x25.6cm

清人华喦的《蜂虎》,画作里老虎露出遇蜂来袭躲避不及,既怕受伤又无可奈何的可怜表情,完全颠覆了平时威风凛凛的形象,如此戏剧性的画面,展现十足的幽默感。

而民国溥心畲的“猫鼠墨戏”和陈定山的“睡猫”皆以猫鼠暗喻,有感而发。

溥心畲,猫鼠墨戏轴57.4x28.3cm

陈定山,睡猫单片34.4x40.4cm

除此之外,“书画家的幽默感”还展出了梁楷的“泼墨仙人”和(传)赵孟頫的《书憎苍蝇文》:

梁楷,泼墨仙人,册,48.7x27.7cm

(传)赵孟頫,书憎苍蝇文,轴,147.5x53.7cm

本幅书欧阳修的《憎苍蝇赋》,虽题名为赵孟頫,但字迹笔力较弱,流露出文徵明笔意,推断是晚明书家的托名之作。幅中显现文学家和书家的双重幽默。文学家撰文,细述苍蝇这种不起眼、有害又不时惹人厌昆虫的习性,及令人困扰的为害之处,用幽默方式来讽刺谗人的乱国。以此为题完成书迹,自言书以自适,亦有所寓意,充分反映出书写者的心声。

地址:北京宋庄艺术区东街184号    电话:15810134720    编辑QQ:619721479
版权所有:Copyright © 中艺书画网 — 中国书画艺术服务平台    网站备案:鲁ICP备2021039165号-2
分享按钮